Sylvia Brown是我与之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美国同事。大概是4年前我们进入同一个项目,至今仍一起工作。令我吃惊的是,尽管她50岁以上,外孙都有了,但工作起来仍很拼命;在中国,这是个平日看孩子,晚饭后遛弯的年纪。有很多次,系统部署方面出现严重故障,她都和我们一起加班熬夜,保持在线,状态不亚于年轻人。有一次她又熬夜和我们一起处理问题,最终问题搞定时我说”good sleep”, 她回”like a baby”。我之前一直想美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工作呢?后来想通了。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国家,你拼命工作为别人,而别人同样也拼命工作为你,最终虽然大家都拼命工作,但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也都是最好的;这就是所谓的“人人为自己,上帝为大家”。

有一次开庆功会,实际是以虚拟的网络电话会议方式彼此分享各自生活中有趣的事情,加深了解。Sylvia从Google earth上截了一个图,然后在上面圈了一片地,上面写着”Sylvia’s property”,看了真叫人羡慕。

美国人并不总是讨人喜欢。Sylvia有时给我一种“话说的很有道理,但我不喜欢”这样的感觉;这种感觉很难描述,假如放到一个左“公”右“私”的天平上,往左偏一点,就是“她也是为工作好”的感觉,而往右偏一点,就是那种“因为她我还得干那么多活”的感觉。因此不难理解美国剧或美国电影中往往有人会对另一人说“我不喜欢你”这样的话,这种感觉估计类似。

后记

就像所有的项目一样,我们这个也会有结束的一天。这个项目的管理者后来换成英国人,他首先裁撤的是美国和墨西哥的人员,而中国这边因为还有亚太地区的业务而暂时得以保留。Sylvia有近半年的时间没什么特别的事情,只是在公司内部寻找其他职位和机会,我有时候问她,她说并不好找,还抱怨一句,“公司总是在你不想呆的时候而需要你,在你想呆的时候而不需要你”。她最终还是得离开了。资本的残酷也难掩员工之间的脉脉温情,很多人在她的Last working day发信鼓励她有更好的职业和未来,就像她在自己Email里的签名一样,“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重大的变故,这或许预示着新的机会”。

再见!

“We all have big changes in our life that are more or less a second chance.” – Harrison Ford